11月14日至16日,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辦事處與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坡鎮,成為結對共建的友好街鎮。相隔2000多公里的內地與邊疆兩個街鎮,因何結緣,為何結對呢?時間回撥到39年前......
云南省文山州有著長達438公里的邊境線,沿邊村寨的農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生活艱難。近年來,當地政府對邊境村寨高起點規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環境整治等六大工程,使多個邊境村寨變景區、土房變樓房,但因位置偏僻,山高路遠,經濟發展水平與內地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39年前,從江蘇無錫參軍入伍的胡國良隨部隊來這里參加了中越自衛反擊戰。在一場戰斗中,和他一起執行任務的四位戰友,被敵人的炮彈命中,2人犧牲,2人重傷。幸存下來的胡國良總覺得南疆才是他永遠的故鄉。他說,那里掩埋著8000多名軍人的遺骨,在他眼里永遠是最壯美的風景線。
這種從內心深處催生出來的熱血涌動,讓他在投身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在艱苦拼搏、創新發展的同時,堅持誠實勞動,誠信經營。他常說:“我能成功開辦企業,受益于和平的環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也受益于部隊生活的鍛煉。感恩國家,回報社會,告慰犧牲的戰友,為人民軍隊爭光,是我在有生之年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十多年來,胡國良先后向社會公益事業和身邊困難群眾捐款1500萬元以上。其中,有500多萬元用于支援邊疆建設。他以昔日并肩戰斗的三個犧牲烈士戰友:江于慶、趙錦標、王鐵雄名字中各取一字,設立“于錦雄”基金,用于邊疆地區助學獎教。
近30年的時間里,胡國良先后25次到被他稱為第二故鄉的麻栗坡祭奠先烈,慰問在戰斗的歲月里為自己和戰友提供過留宿幫助的村民。在這個過程中,對邊境地區的建設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胡國良的牽線搭橋下,11月14日,惠山區堰橋街道辦事處與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坡鎮簽署了友好街鎮結對共建協議書,惠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與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結對共建簽約。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建立信息互換、資源共享等機制,在互訪交流、規劃建設、人才培育等方面實現互相借鑒、共同發展。隨著合作的深入推進,雙方將持續完善合作機制,在文教衛生、農業發展、文化培育、資源招引等方面開展合作與交流。
文山是革命老區,紅色底蘊深厚,麻栗坡縣更是“雙擁招牌”閃亮,雙方將在經驗互鑒、干部代培、對口支援、就業創業、紅色資源共享、民族團結等7個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跨越2000多公里,情系第二故鄉,胡國良的所作所為,展示了一名參戰退役士兵的大愛情懷,在文山、無錫兩地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先后被評為無錫市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最美擁軍人物。
他說,這里有他永遠的痛,也有他難忘的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一己之力,充分發揮家鄉經濟發展的優勢,幫助第二故鄉的人民在建設好美麗家園的同時,守護好神圣國土。
?。?span>來源:無錫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