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紅艷青壟上,滿面桃花笑春風。”立冬前夕,江蘇徐州賈汪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鄭莊村草莓種植大棚里“春意”正濃,一壟壟土埂上整齊地栽植著一株株草莓,簇簇綠葉間點綴著一顆顆鮮紅欲滴的果實,甜蜜產業正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鄉村振興,產業要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顆顆小草莓托起致富“大產業”,點亮村民“莓”好生活。近年來,賈汪區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陸續實施了設施農業提檔升級行動、提質增效計劃,以南北長約27公里的農谷大道為中軸,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草莓標準種植、科技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休閑采摘等”功能區,引導草莓產業向著規?;?、專業化、現代化發展方向穩步推進,聚力打造草莓產業集群,讓草莓這一“甜蜜”富民產業更具長效性。
據悉,徐州市賈汪區自2007年引種草莓以來,設施草莓已達2.43萬畝,年均產量已達6.56萬噸,保鮮倉儲容積為1萬噸,精深加工并出口能力為1萬噸,總產值15億元。
“我們的草莓最早10月中旬就陸續上市啦,這里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淺層水豐富,非常適宜草莓生長。”賈汪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技中心主任李朋飛介紹,該園區采取本地育苗、蜜蜂授粉等一系列科技措施,實現了草莓提前上市。“目前,寧玉和隋珠兩個品種的草莓進入了成熟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嘗鮮,體驗采摘樂趣。”李朋飛說。
“徐州草莓看賈汪、賈汪草莓看耿集、耿集草莓看鄭莊”,當地特色設施草莓產業,讓越來越多的群眾“錢袋子”鼓了起來,草莓溫室大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聚寶棚”。種植戶鄭計廷經過多年摸索和打拼,如今成了當地有名的草莓種植能手和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他種植了7個大棚,全部為早熟品種寧玉。“目前,一個大棚一天的下果量為40斤,每斤至少賣到10塊錢。”鄭計廷說,由于種植戶都想擴大種植,當地土地流轉的承包價也“水漲船高”,每畝最少也得1200元,還供不應求。
隨著草莓搶先上市,位于鄭莊村東頭的草莓交易市場,迎來了最為繁忙的時刻。“一大早把散貨收購回來后,由工人對草莓進行分揀,按照客戶的要求分類包裝,往各地發貨。”交易市場收購點老板楊萍稱,高峰期需要100余人分揀草莓,每人每天工資100多元,包裝工每天300多元,大都是附近的村民。
“以前沒人種,現在不夠種。”鄭莊村黨支部書記鄭輝用一句話概括了如今村民從事草莓產業的積極性。2009年村里種植草莓300畝,2010年達到800畝。因為沒名氣,怎么銷售一度成為難題。
“當時,很少有外地客商來收購。我們只有租車半夜出發,將草莓拉到周邊省市的批發市場賣,折損率還高。”鄭建是當年第一批領頭種草莓的黨員,目前種植了30畝草莓,并開辦了草莓代購點,回想起十幾年前的情形,依舊感慨。
憑借種植戶的自身努力、村鎮兩級政府的幫扶和媒體宣傳,市場逐漸打開。2011年,鄭莊村種植草莓1100畝,并形成了銷售、運輸、農資、草莓代辦等產業鏈雛形。一顆顆草莓,串起農民的致富夢。
科技賦能“莓”好時光
草莓早熟搶占市場,科技因素必不可少。走進該園區草莓科技示范園大棚內,一股股清香撲面而來,一列列高架上,一條條滴灌管網羅布,一顆顆草莓正茁壯成長,一塊碩大的顯示屏上各種即時數據一目了然。“在這里,草莓‘吃’的是基質糧,‘喝’的是營養液,‘住’的是高層房。”李朋飛說,草莓全部采用脫毒種苗,再加上無土栽培的種植方式,基本上解決了病害障礙問題,實現了綠色、高產、優產。
然而,多年種植以后,草莓各種病害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和質量。為此,賈汪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力開展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在村、鎮兩級政府的推動下,不僅農技人員來田間地頭,還將農技中心設置在了村頭;江蘇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們也來指導了,一邊傳授技術,一邊給種植戶做培訓;村里還組織黨員和種植大戶外出參觀、取經,帶頭傳授;村里自學成才的“土專家”們還成立“莓好甜園志愿服務隊”為廣大種植戶服務。
“科技興農是關鍵”,尤其是近幾年,該園區陸續招引來的徐州安耕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徐州龍德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落戶,為種植戶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品質的脫毒苗,草莓產業的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培育“一棵”好苗,賈汪區近年來引進浙江新安化工集團,并與吉林省蛟河草莓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徐州龍德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共可培育出約10萬株脫毒原原種苗、40萬株原原種苗和500萬株草莓生產苗,滿足園區和周邊鄉鎮草莓苗的需求,帶動草莓種植戶增收致富。
此外,在草莓科技示范園內部還設有草莓苗組培繁育服務中心、草莓新品種展示中心、草莓文化體驗中心、蔬果標準化生產示范中心等多個功能區。
“公司集品種選育、脫毒苗培育、標準化生產示范于一體,既是農戶種植銷售的‘服務員’,亦是村民致富的‘壓艙石’。”徐州龍德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立保說,未來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賣好苗的同時,為農民提供全程解決方案。
持續擦亮草莓品牌
“耿集草莓,種得好,甜還早。”“耿集草莓,11月上市10月就甜了。”這是賈汪區設施草莓的品牌宣傳語。
在鄭計廷跟別人合伙成立的愛農草莓收購中心,12條人工分揀、精包裝生產線不停運轉,每天要發出1.5萬公斤草莓。鄭計廷的兒子鄭群東表示:“下一步,準備引入草莓的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分揀、包裝、稱重,提高效率,降低損耗。”
和鄭計廷的選擇不同,“加大種植面積,選用好苗,提高產量,減少病害。”鄭莊村村民鄭尊亮則給出了他的答案。
早熟是鄭莊村草莓全國熱銷的最大賣點。2009年開始種草莓,2017年發展早熟草莓,如今,品種從甜查理、紅顏、章姬、寧豐等變為了寧玉、妙香、隋珠3個主要品種。但當周邊也開始大量種植早熟品種時,鄭莊村如何未雨綢繆繼續保持優勢,如何賣好草莓?
“鄭莊村的草莓產業鏈條依然較短,綜合效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唯有不斷打造特色品牌,抓住這一點,發展方向就不會偏。”鄭輝清醒地認知到,必須主動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方法,“不斷優化品種,提升產品質量,走品牌化、精品化路線是保持優勢的發力點。”“我們將積極借助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做強賈汪草莓產業,通過舉辦‘草莓節’等具有特色的草莓IP品牌活動,融入賈汪區全域旅游大市場,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讓富民強村更上一層樓。”鄭輝對未來充滿信心。
“草莓是勞動密集型農業,更要成為科技密集型產業。”賈汪區委農辦主任、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陸寶鳳說,為此,該區積極與江蘇省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徐州市農科院對接交流,成立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科研與學生就業實踐基地,共建草莓產學研基地。
記者了解到,賈汪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草莓種植始于2007年,以農谷大道為主軸線向南北兩側延展,并以每年不低于1000畝的速度逐年擴展,轄區內13個行政村村村可見草莓生產棚。截至目前,園區草莓種植面積約2萬畝,草莓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近日,徐州市賈汪區“‘鄉村振興 奔富計劃’發往全國的第一顆草莓”助農活動在賈汪區大吳街道的京東物流供應鏈(徐州)產業基地舉行。
活動中,京東助農大使、浙江嘉興果業代表對助農活動進行說明。此次活動周期4個月,計劃采購1000萬元草莓,價格以當天市場價格為準,收購檔次分布為中檔50%、中高檔30%、高檔20%。收購后將依托京東物流體系、京東直播平臺,在抖音、京東等網絡平臺進行全面宣傳,并在京東小B商端、社區團購、市區連鎖水果店鋪、浙江嘉興水果市場等進行銷售,進一步打開賈汪草莓銷售路徑,打響賈汪草莓品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