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地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核心區域——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每年遷徙季節會有數百萬只候鳥分批次遷徙到這里,有的中轉停歇,有的留下越冬。11月15日,記者了解到,“勺嘴鷸在中國”機構于10月初和月底繼續開展水鳥的兩輪月度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7種,保守數量估算為3.2萬余只。
此次調查范圍包括川水灣的修復區人工濕地和河口,條子泥景區西側的“720畝”塘,梁垛河口以南的“1萬畝”塘,方塘河口以及停車場南北兩側的近岸灘涂。被調查到的水鳥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勺嘴鷸、小青腳鷸、黑嘴鷗、東方白鸛和黑臉琵鷺、卷羽鵜鶘;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鴻雁、白額雁、小白額雁、白腰杓鷸、大杓鷸、翻石鷸、大濱鷸、闊嘴鷸和白琵鷺;另外還觀察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鶚、白腹鷂、普通鵟和游隼。
據了解,1萬畝高潮位棲息地里面的地貌分為陸地、淺灘、深水。10月初,調查人員在此記錄到至少14只勺嘴鷸,其中4只帶旗標。而到了10月末,條子泥則只有零星一兩只勺嘴鷸被記錄,經調查,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已陸續觀察到勺嘴鷸抵達。
調查中,工作人員發現過境鸻鷸陸續離開,冬季的鸻鷸逐漸登場,至少有8000只環頸鸻抵達條子泥,黑腹濱鷸的數量也逐漸攀升至6000只。鳳頭麥雞、蠣鷸回歸,月末時僅在720畝塘內就記錄到至少31只鳳頭麥雞,在方塘河口記錄到367只蠣鷸。除了鸻鷸,鴨類漸成主角。其中,赤頸鴨的數量持續占據優勢,兩輪調查均超過2000只,骨頂雞也持續記錄到4000余只,綠翅鴨、斑嘴鴨的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天氣轉冷,紅頭潛鴨與鳳頭潛鴨兩種冬季??鸵惨训竭_。
鷗類遷徙大軍離開,黑嘴鷗、紅嘴鷗、紅嘴巨鷗等鷗類成為???。卷羽鵜鶘在10月第一輪調查時就到達,方塘河口依舊是鵜鶘們每年的最愛,至少有43只卷羽鵜鶘再次光臨條子泥。雁類更是結伴而來,鴻雁、豆雁、白額雁、小白額雁及灰雁悉數到場,720畝塘內記錄到五種雁類137只,田間記錄到豆雁275只。另外,還有不少環頸鸻等小型鸻鷸,本次調查還記錄到6只黑臉琵鷺和97只白琵鷺。白腹鷂、游隼、紅隼等猛禽也時常光顧。
據悉,目前人工打造的棲息地范圍正變得越來越大,這一片美麗海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也描繪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記者 趙亮